聚合专科优势,实践最优护理 --血管外科组织全院多学科护理会诊活动
2025年3月5日下午4时,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与外科共同组织下,由血管外科主导,联合神经外科、口腔颌面外科、耳鼻喉科、营养、康复科及眼科护理专家针对一例复杂颅内外副神经节瘤术后患者进行的多学科护理会诊(MDT)在5号楼20楼血管外科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诊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南沙院区、贵州医院、广西医院同步线上进行,参与人数接近百人。此举使得患者无需辗转于多个专科,即可获得“一站式”诊疗护理服务,最大程度上解决了患者的疑难问题,实现最佳的护理效果。
![]() |
患者为21岁男性,于8年前发现右颈部直径1cm的副神经节瘤。该疾病极为罕见,发病率约1/30万,由于肿瘤侵袭性强、累及多组颅神经及大血管,被广泛认为是头颈部肿瘤中的“疑难之王”。患者先后于多家医疗机构接受治疗,但因肿瘤位置深、在跨颅内外广泛侵犯,始终未能实现根治。随着瘤体逐年增大至7cm,患者生活质量显著下降:表现为右耳听力下降、面瘫、剧烈头痛、反复鼻衄及进食后面部剧痛。更令人揪心的是,患者家庭经济状况极为拮据。父母早逝,长达八年的求医历程耗尽了家庭积蓄,而此次手术费用昂贵、术后康复周期漫长,家庭几近陷入绝境。直至在我院门诊接受常光其主任的诊治后,患者及家属看到了一线生机,毅然选择信任我院,勇敢面对这场“生死较量”。
2025年2月24日,血管外科联合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等十余个科室,为患者实施了涵盖14项操作的超大型联合手术。3月3日患者由重症监护室转回病房,面临着跨越学科的护理挑战,为此,血管外科迅速申请了这次多学科护理会诊。会诊由血管外科苏连花护长主持,责任护士钟梦华进行病情介绍,围绕术后护理重点展开深入讨论,神经外科会诊专家国宁护长强调了严密监测颅内压及意识状态的重要性,注意预防脑脊液漏及脑疝风险,加强气道护理。口腔颌面外科会诊专家李云主管护师指出下颌骨重建术后需关注切口愈合及口腔清洁,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与康复。耳鼻喉科会诊专家陈婉东主管护师针对吞咽障碍及听力受损提出优化管理方案,并对患者的嗓音观察及训练提出建议。营养专科会诊专家陈玉英护长针对患者极低BMI制定阶段性营养计划,逐步由静脉营养过渡至肠内营养,确保每日热量≥900kcal,并结合患者吞咽功能制定详细饮食计划,包括热量的计算及详细配比、食物性状的选择等。康复科会诊专家左美兰主管护师提出,需早期介入面神经功能训练及吞咽康复,通过冰刺激和被动活动预防肌肉萎缩。眼科会诊专家何金云护士长以及稂芬主管护师指导了右眼护理方案,建议使用人工泪液保持角膜湿润,并定期评估视力变化。
在多学科护理专家的共同指导下,血管外科苏连花护士长表示将迅速落实护理会诊的各项措施,确保呼吸与气道管理、严防感染、密切关注营养支持、功能康复指导与吞咽功能训练等工作的落实。外科护士长伍淑文主任护师对此次会诊进行了总结并高度评价,指出此会诊不仅能为患者提供最优的护理方案,助力患者康复。而且血管外科以此为契机,持续深化并提高疑难重症诊疗护理能力,为更多陷于困境的患者提供帮助。近年来,护理部及外科已建立了常态化多学科护理会诊制度,为危重症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精准专业护理措施,持续优化护理服务。同时,充分发挥了各专科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整合,为患者提供了高质量、全方位、个性化、专业化的护理服务。
供稿:钟梦华、毕亚敏
审核:苏连花
复审:黄燕梅